這是一家蠻有趣的公司,Wealthfront成立於2008年,為目前美國數一數二成功的金融新創,主要提供人生財務規劃(包含投資組合)、借貸、支付等一系列服務。
本文主要整理自Wealthfront新聞稿及創辦人採訪,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附註連結。
生意
Wealthfront擁有270億美元的AUM及超過47萬名客戶。其提供財務建議的定價為0.25%,前10,000美元資金免費。[37]。
員工數為 138人。[38]
20170621 [41]
“我們是一家進行投資的軟體公司,而不是一家做軟體的投資公司。我們從一個非常基本的產品開始,那就是低成本指數基金的多元化和再平衡投資組合。從一開始,我們做了一些與我們領域中其他玩家不同的事情。我們的策略是採用傳統上透過私人財富管理機構、提供財務建議的人員(如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以及擁有 5 至 1500 萬美元最低投資帳戶的人員)提供的所有服務,以實現自動化他們透過軟體來實現並將其交付給大眾,從而實現民主化。”
目標客戶的行為:不交談、不夠富有到能享有完善的金融服務
20170621 [41]
“現在我們專注於年輕人,因為我們認為他們會更關心透過軟體交付的產品。老年人想與某人交談。我們認為我們的解決方案對他們來說並不理想。有人想要嗎?是的。有些年輕人會喜歡與人交談嗎?是的。但絕大多數年輕人的生活都是電子化的,他們實際上告訴我們“我們付錢給你,讓你不要和我們說話”,這與傳統行業的想法完全相反。傳統行業認為“當他們變老時,他們就會醒悟過來並想要與某人交談。” 這就像說「有人年輕時聽唱歌。當他們50歲的時候,他們就會想聽交響樂。” 抱歉,但我認為這是一代人的變化。”
20170215 [39]
Wealthfront: 看到人們迫切的需求,當下卻不甚明顯的案例
當時大多數美國人(75%)都偏好委託別人投資而非自己來。然而委託投資顧問的資本最少都要一百萬美元以上。如果你的錢只有十萬元,你只能把錢放在基金上。
所以Wealthfront早期是為了那些資金不到100萬美元,想要像百萬富翁一樣投資的人提供解決方案。20170215 [39]
目標客群
我們從科技領域的年輕人開始,從工程師開始,然後他們告訴產品經理、業務開發人員和銷售人員,這些高收入但尚未富有的人群。因為我們最初專注於科技領域的年輕人,所以我們決定使用網路商業模式而不是金融商業模式。傳統的金融服務業務模式是對小額帳戶收取高額費用,然後隨著帳戶的增加而降低價格。
我們卻反其道而行。我們以 Dropbox 為藍本。因此,就像以前一樣,Dropbox 為您免費提供2 Gb,為您邀請的每個人以及被邀請者提供250 Mbs,我們免費提供1 萬美元管理,對於您邀請的每個人,您和被邀請者每人還獲得另外5,000 美元的管理自由的。如果您邀請了 5 位朋友,現在可以免費管理高達 35,000 美元。這是一種非常經濟的方式來推動我們的使用。
我們有三分之一的客戶是透過口碑相傳而來的。
團隊
透過12名客服(產品專家)服務40萬名客戶的原因
事實上,因為我們是從投資管理起家的,所以我們僱用的所有人員都獲得了財務顧問的許可。現在,他們不提供財務建議,但他們是非常非常有能力的人;我們有特許金融分析師、註冊會計師、有執照的財務顧問。因此,這些人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人,我們要求他們花一半的時間專注於提供技術支持,另一半的時間試圖找出產品需要改進的地方,以避免再次接到電話。所以,他們的工作就是讓自己擺脫工作。
我們所做的就是不斷增加每個人服務的客戶數量,但這不是一種負擔。事實上,我們相信,我們提供的客戶服務比其他任何人都好得多,而代表與客戶的比例非常低,而且我們提供的訪問速度也快得多。因此,在疫情的高峰時期,如果您致電我們,您將在十秒內得到答覆。現在,我嘗試打電話給富國銀行關閉帳戶,每次打電話時,我都會收到一條訊息,說需要三個小時。
透過(1)自動化和(2)專注於創造,理解客戶打電話來的根本原因,透過設計使這件事情遠離,你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,並擁有更多有才華和能力的人員,你需要克服的次數就少很多。每當我們做得更快時,我們就能擺脫客戶的Email和電話。例如,大多數券商匯出款項前前都需要等待三天或更長時間,確保客戶不會忽然反悔。過去我們依賴第三方券商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服務,現在我們自己做,把這個時間從三天降低至一天。
Time line
2008 Andy Rachleff與Dan Carroll成立公司
當時創立公司名稱為Ka-Ching,主要是為讓投資人選擇由RIA和資產管理公司設計的投資組合,自己則作為類似Expedia的媒介,向客戶收取1%費用,其中25%由RIA收取。[36]
Andy 起心動念
20170215
Wealthfront: 看到人們迫切的需求,當下卻不甚明顯的案例
當時大多數美國人(75%)都偏好委託別人投資而非自己來。然而委託投資顧問的資本最少都要一百萬美元以上。如果你的錢只有十萬元,你只能把錢放在基金上。
所以Wealthfront早期是為了那些資金不到100萬美元,想要像百萬富翁一樣投資的人提供解決方案。
20170215 [39]
創立Wealthfront的起心動念:2005年Andy從Benchmark退休,成為賓州大學投資委員會的一員,我為我們的投資公司招聘了許多人,他們常來找我尋求投資建議。我無法告訴他們我做的事情,因為他們無法負擔相關的投資服務。即使是收入100萬美元或500萬美元的人,仍然買不起最好的產品。
當我知道一些券商正在用API打造業務時。我發現透過軟體,可以做80%大學捐贈基金在做的事情,我以我決定嘗試,將這個概念變成生意。如果我沒看到這個技術拐點,我就不會跳下來做這件事。
如果我們透過軟體完成這些服務,就能將最低的服務金額降低到500美元,並提供至少擁有100萬美元以上的人的服務。
20170215 [39]
最早的想法與歷史:應用常春藤的捐贈基金經理數據,幫助人們挑選理想的投資經理,並將最低投資金額從100萬美元降低至1萬美元。我們在一年半之內吸引了3,000萬美元,但同時只剩下10個月的現金,我們無法在我們追求的道路上實現收支平衡。
因此我要求公司的人接觸客戶與非客戶,和沒註冊的人,以找出他們沒註冊的原因。
然而,很多年輕人不喜歡與潛在客戶交談。他們喜歡查看行為數據。他們喜歡發電子郵件。他們喜歡調查。但真正聯繫某人並詢問「為什麼不想使用我們的服務?」是很不舒服的。於是,請了公司一堆人去做之後,最後我只能自己做。
我得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回饋,就是:我們寧願你充分且廉價地管理我們的整個投資組合,而不是出色地管理其中的一部分。
我發現這樣的回饋非常一致且這實際比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容易得多。因此,我們決定採取精實創業法,向潛在客戶詢問他們的痛點。當人們說出「請拿早我們錢」,我們就知道是時候開始了。在五年後我們已經管理超過50億美元資產。
20111201 推出Online Financial Advisor service [2]
六個月前,我們聽到矽谷客戶的投訴,抱怨財富管理機構大排長龍,他們費用很高、建議有偏見。他們詢問我們是否有高品質的方式管理他們的投資組合,同時又不需要負擔成本。
我們的線上財務顧問服務可以滿足你對矽谷公司的一切期望:實施最佳實踐(現代投資組合理論)、成本更低、提供便利、提供透明度。
20170215 [39]
目標客群
我們從科技領域的年輕人開始,從工程師開始,然後他們告訴產品經理、業務開發人員和銷售人員,這些高收入但尚未富有的人群。因為我們最初專注於科技領域的年輕人,所以我們決定使用網路商業模式而不是金融商業模式。傳統的金融服務業務模式是對小額帳戶收取高額費用,然後隨著帳戶的增加而降低價格。
我們卻反其道而行。我們以 Dropbox 為藍本。因此,就像以前一樣,Dropbox 為您免費提供2 Gb,為您邀請的每個人以及被邀請者提供250 Mbs,我們免費提供1 萬美元管理,對於您邀請的每個人,您和被邀請者每人還獲得另外5,000 美元的管理自由的。如果您邀請了 5 位朋友,現在可以免費管理高達 35,000 美元。這是一種非常經濟的方式來推動我們的使用。
我們有三分之一的客戶是透過口碑相傳而來的。
20121009 提供Tax Loss Harvesting (損失補償)[3]
2012 提供ACH匯款、自動定存、個人退休帳戶(401k) [3]
201306 管理資產2.5億美元,完成2000萬美元第二輪融資 [4]
201312 管理資產5億美元[5]
Wealthfront 超過55%的客戶在35歲以下,超過85%客戶年齡在50歲以下。
客戶資產平均金額為9.1萬美元,最低5,000美元,最高500萬美元。
由於Wealthfront一萬美元淨值以下免費,因此有20%客戶流動資產淨值低於5萬美元,但同時也有超過16%客戶淨值超過100萬美元。
使用Wealthfront最多的十家科技公司是:Google、Facebook、LinkedIn、Microsoft、Twitter、Palantir、VMware、Apple、Intuit、Cisco。
我們典型的客戶年齡在30多歲,我們為他們提供我們認為每個人都應得的東西:低成本、節稅、多元化的投資組合。我們計畫與他們一起成長,就像是我們的前輩(嘉信理財)與嬰兒潮世代一起成長一樣。
201401 Adam Nash接任CEO
201404 完成C輪融資3,500萬美元
201402 推出iPhone版本Wealthfront
超過 50% 的 Wealthfront 客戶上週登入了他們的帳戶來檢查他們的投資組合。
Over 50% of Wealthfront clients logged into their accounts last week to check-in on their portfolios.
201409 推出Wealthfront for the Workplace [6]
讓企業提供他們員工10萬美元免費的AUM額度,而0.25%的費用由公司直接支付
201410 推出iPhone指紋驗證[7]
201410 完成D輪6,400萬美元融資 [8]
201412 管理超過17億美元資產,在34,000名獨立註冊投資顧問中名列前0.3% [9]
201511 推出兩步驟驗證身份 [10]
201512 推出Android版本APP [11]
201602 與TurboTax串接,可自動匯入稅務資訊 [12]
201603 推出Wealthfront 3.0,新增淨資產預測、分散投資、稅收和費用的建議 [13]
201610 Andy Rachleff回鍋擔任CEO [14]
當時在業務上輸給嘉信及Betterment。
201702 推出Path:財務規劃功能 [15]
201704 推出投資組合信用貸款 [16]
針對資產超過10萬元的用戶提供30%資產的信用額度,只要30秒即可申請,24小時內到帳
201705 推出大學基金設算 [17]
201801 Tiger Global Management領投E輪融資7,500萬美元 [18]
201801 推出買房規劃 [19]
201807 推出旅遊規劃 [20]
201810 推出儲蓄挑戰活動 [21]
201902 推出獻金帳戶,提供1.78%利率 [22]
201903 推出一次性費用財務規劃 [23]
201903 提供帳戶淨值超過2.5萬元的客戶30%資產的信貸額度 [24]
202006 Wealthfront重新定義自己的Mission-建立一個有利於人民而不是機構的金融體系 [25]
202008 採訪 [40]
Wealthfront是下一代的銀行服務,幫助年輕的專業人士管理他們的資金(25-40歲)。企業的願景是使你的財務自動化(Self-Driving Money)。我們打算讓您可以直接將薪水存入我們這裡,我們將支付您的賬單,然後根據您的情況和目標將剩餘資金轉移到最合適的財務目的地。
所以,我們從投資開始,我們認為這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。隨著所有財務自動化的願景變得越來越清晰,我們意識到我們需要有一個可以直接存款的基本帳戶,但我們需要在該帳戶上提供帳單支付和支票以及各種其他服務。但是,為了更快地進入市場,我們去年剛剛推出了高息現金帳戶,它的發展如此之快,以至於我們決定全力以赴,首先專注於此,並將投資管理作為一項附加服務與作為附加服務的銀行業務相比。
202006 推出現金帳戶的支票功能 [26]
202008 採訪 [40]
Wealthfront Cash如何讓客戶願意把錢轉入?
我們差異化的三件事情:(1). 對支票餘額支付利息,其他人沒有;(2). 可以透過將資金從該帳戶轉移至您需要的地方,立即將財務自動化,而在銀行系統中則會延遲;(3). 愉快的體驗,我們的APP是評價最高的金融應用程序。
202009 推出自動存款功能 [27]
202008 Wealthfront員工數220,AUM金額150億美元
202104 推出自動化投資功能(從現金帳戶)[28]
202104 推出自動化投資組合決策功能 [29]
202107 Wealthfront可將虛擬貨幣納入投資組合 [30]
202201 Wealthfront 同意被UBS以1.4億美元併購 [31]
202201 推出熱門投資標的推薦 [32]
202209 與UBS併購談判破局,發行可轉債給UBS,6,970萬美元 [33]
202303 推出股票投資功能[34]
202306 現金帳戶支援借記卡、Venmo、Apple支付功能[35]
參考資料
產品及融資
[1] 20120622 SXSW '12 Customer Development
[3] 20121206 Happy Anniversary, Wealthfront
[4] 20130604 Wealthfront Reaches A Quarter Billion Dollars
[6] 20140903 Wealthfront for the Workplace
[7] 20141002 Wealthfront for iOS 8, Now with Touch ID
[8] 20141028 The $7 Trillion Opportunity
[9] 20141223 Happy Holidays from Wealthfront
[11] 20151221 These Are the Droids You Are Looking For
[12] 20160210 We’ve Made Filing Your Taxes Even Easier
[13] 20160331 Introducing Wealthfront 3.0
[14] 20161031 Passing the Baton, Again
[15] 20170202 Introducing Path: A Better Financial Planning Experience
[16] 20170419 Giving Credit Where Credit’s Due
[17] 20170524 The Path to College
[18] 20180104 Investing in You
[19] 20180129 Your Path to Homeownership
[20] 20180725 Oh, the Places You’ll Go!
[21] 20181011 Announcing the Wealthfront Savings Challenge
[22] 20190214 Cash Account
[23] 20190307 Introducing Future Planning For One-Time Expenses
[24] 20190321 Our Portfolio Line of Credit Is Fast, Easy — And Now Available To More Wealthfront Clients
[25] 20200624 Wealthfront’s New Mission
[26] 20200629 The Wealthfront Cash Account Now Comes With Checking Features
[31] 20220126 UBS agrees to acquire Wealthfront to deliver digital wealth management offering to millennial and Gen Z affluent investors
[32] 20220127 Exploring Popular Investments at Wealthfront
[33] 20220902 Our Plans to Remain an Independent Company
[34] 20230301 Introducing Stock Investing at Wealthfront
[36] 20210616 riabiz Wealthfront, in its sixth pivot as a firm
[38] 資料來源為Zoominfo
訪談
[39] 20170215 Andy Rachleff 採訪
[40] 20200814 Podcast 260: Andy Rachleff of Wealthfront
[41] 20170621 Wealthfront’s Andy Rachleff on Invest Like the Best